格调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乐活频道 >> 格调 >> 正文
“汉服热”来袭 潮流我做主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7日 14:24:29  来源: 兰州日报
分享至:

  原标题:“汉服热”来袭 潮流我做主

  漫步兰州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身穿汉服的古典美女,宽袍广袖、绮衣锦裳……一颦一笑间宛如从古典剧中穿越而来的佳人,给炎热的夏日街头增加了几许清丽与悠然,欣赏之余你是否也会好奇她们为何以这种装扮出现在街头?不要诧异,其实她们只是普通的汉服爱好者,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属于自己的个性生活。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一个聚集了很多兰州汉服爱好者的微信群,他们不仅会在线上进行交流,也会在线下的茶馆喝茶聚会,畅谈自己对汉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解。白雪,便是他们其中一员,在2017年参加的一场活动上与汉服结缘。采访中她给记者描述了她第一次看到汉服时的场景:当时,很多少年身着汉服拱手作揖,妙龄少女仿若轻云,眉目间隐然有一股书卷的清气,举手投足间如微风拂扬柳般婀娜多姿,她随即便被这汉服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典雅气质深深吸引,进而也成为了一名资深的“汉服迷”,通过汉服白雪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还经常在线下和其他汉服爱好者一起穿着汉服聚会,讨论汉服之美,对汉服的热爱让她的闲暇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汉服、热爱传统文化,各大高校也纷纷成立了与汉服有关的社团,在甘肃政法大学就成立了国学社,由一些喜欢汉服及传统文化的学生共同组成,段雨竹是这个社团的副社长,她告诉记者:“喜欢汉服一开始是因为大家都有相同的爱好,后来接触的多了,慢慢就被汉服背后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吸引了,我们成立国学社共同推广汉服文化,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汉服、了解传统文化深厚的魅力。”每年12月,他们的社团还会在学校举办大型汉服晚会,每逢传统节日,社团也会组织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每年开春,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同学们便会约三五好友,身着汉服,郊游踏青,好不惬意!

  不同于西服革履的现代感,汉服给人的感觉则更加复古唯美,不仅在学生中拥趸众多,不少白领也会通过购物网站置办起汉服的行头,出门游玩时装扮起来拍下写真,更有不少年轻夫妇在结婚照或全家福的拍摄上,一改以往西服配白纱的西洋款式,选择中式风格,营造出一份古风古韵之美。从事影楼摄影工作的常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很多人会选择穿时装或礼服来拍写真,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拍汉服写真,汉服吸引人之处不仅在于或写意或工笔的山水花鸟图案、潇洒俊逸的宽袍大袖,更在于人们对于中华文化之美的再发现。”正在店里拍写真的市民肖鑫萍告诉记者:“看电视剧的时候就觉得古装打扮仙气十足,十分期待自己穿上汉服的样子,今天和老公一起过来拍一组古装造型的写真,尝试下穿越回古代的感觉,也算是一番别样的体验吧!”

  “汉服,也叫汉衣冠、汉装,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是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穿汉服最开始是因为它的美,而真正爱上汉服则是因为背后蕴含的故事,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直接的展现形式,也是华夏礼仪的必要组成部分,古代冠礼是男子的成人礼,笄礼是女子的成人礼,现在很多的学校组织学生穿着汉服举行开笔礼或成人礼,由此可以看出无论社会怎样发展,这些中国传统文化是深深植根于我们每个人心底的,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节目向人们展示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就有一个关于唐朝服饰前世今生的故事,我们国家的汉服发展到现在也开始逐步走出国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喜爱。”汉服研究者崔老师告诉记者。(记者 李雪岚 石雨涵 王璇 实习生 付明明 李琪 张昕钰)

责任编辑:邓蕊丹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