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逍遥”音乐节主力军“严肃”来访
每年夏天,位于英国伦敦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都会成为全球古典乐迷瞩目的焦点。在这里与观众如约相见的逍遥音乐节创立于19世纪末,不但群星璀璨、演出密度惊人,而且风格迥异、票价亲民。尤其是开、闭幕式的欢乐气氛,最为人们津津乐道:身着休闲服装、手持条幅气球的观众可以在演出过程中站立、欢呼、吹口哨,用真正逍遥自在的状态欣赏音乐,颠覆人们对于古典音乐演出严肃板正的传统认知。
如今人们提到逍遥音乐节总会在它前面加上“BBC”三个字母,这是因为英国广播公司(BBC)从1927年起就接手了音乐节的主办权,直到今天仍在用高水准的广播、电视转播持续扩大着音乐节的影响力。成立于1930年的BBC交响乐团也就顺理成章成为逍遥音乐节的第一主力军,雷打不动地承担音乐节中分量最重的演出。乐团也因此赢得广泛的国际声誉,与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爱乐乐团共同代表着英国管弦乐演奏的最高水准。
7月3日,BBC交响乐团将在桂冠指挥安德鲁·戴维斯爵士的率领下再度登台国家大剧院,为观众带来贝多芬、马勒、肖斯塔科维奇三位音乐巨匠的经典作品。与乐团在逍遥音乐节中呈现出的轻松欢愉不同,来自英国的艺术家们此番造访北京,选择了一套分量十足、堪称“严肃深刻”的曲目。
《艾格蒙特序曲》是贝多芬1810年为歌德同名悲剧创作的戏剧配乐开篇,也是最常在音乐会中上演的贝多芬管弦乐作品之一。作曲家非凡的音乐才华,让这部作品在严谨规整的奏鸣曲式和张力巨大的叙事推进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将戏剧主人公、悲剧英雄艾格蒙特率领民众反抗异族压迫、最终不幸殉难的历程,通过不断渐强的澎湃音浪塑造得鲜活感人。
随后上演的《旅人之歌》则是奥地利作曲家马勒24岁时创作的一部声乐套曲,艺术歌曲和交响曲共同组成了马勒音乐创作的核心部分。当演奏和聆赏马勒的交响曲,已经从猎奇变为了潮流甚至是常态,倾听他笔下隽永灵动的歌曲成为了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选择。有趣的是,马勒经常会“借用”自己曾经创作的旋律让作品间形成奇妙的呼应,比如《旅人之歌》标题为“清晨我越过原野”和“那双蓝色明眸”的第二、第四乐段,就成为了几年后诞生的D大调第一交响曲中重要的音乐素材,因作曲家情感受挫而激发的创作灵感,也奠定了作品淡淡忧伤的整体气质。担纲这部作品独唱的是杰出的女中音歌唱家凯瑟琳·温-罗杰斯,听众可以在她的演唱中直观感受艺术歌曲与歌剧咏叹调的对比。
选择以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作为下半场的曲目,无疑可以最大程度让人们领略BBC交响乐团的艺术实力。这部完成于1954年的作品,被公认为二十世纪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即使是在音乐审美上一向保守的指挥大师卡拉扬,也多次公开对这部作品表示赞赏。正如贝多芬在《庄严弥撒》的总谱上写下的那句“发自内心,也愿它抵达内心”,相信在安德鲁·戴维斯爵士从容的驾驭下,肖斯塔科维奇这部时长近一个小时的交响巨作,也会在强烈的感官冲击之外带给观众难忘的心灵洗涤。(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