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美育更好地滋养孩子
6月18日,由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社会美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东方艺术研究所、社会美育联盟、斯玛特美术教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19“向未来”GAE全球儿童与青少年美育发展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球的15位美育专家就国际美育成果和中国美育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讨论。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爱美、创造美的教学行为,于儿童和青少年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全美艺术教育学会2021—2022届当选主席詹姆斯·哈伍德认为,美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传统艺术的形态及其中蕴涵的经验和智慧,更要启发学生新的想法,促进新的实践开展。
“美育绝不单单是视觉艺术的培养,更关乎人自身修养的完善和心灵的塑造。因此美育的开展关乎所有人,更关乎下一代的成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马菁汝表示,只有通过美的教育,让所有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态度去完成最精彩的人生,才可以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当一个人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被艺术滋养,就会有更加丰富的、向美向善的内心。当他可以通过艺术表达自我的时候,就多了一种与人沟通的途径。如此,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沟通也会变得更顺畅、更容易被理解。”斯玛特美术教育集团创始人武志说。
教师在美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个好的评价体系,可以让美育开展得更为有成效。全美艺术教育学会前主席金姆·哈伊勒-迪弗邦各介绍了目前美国对美育教师的评价体系,并称:“这些评估体系和策略,能够让我们很好地了解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也能够帮助管理者、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长处,从而进一步对教学方案做出改良和提升,推动美育的发展。”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孔新苗介绍,目前,符合中国实际的美育评价模式正在编制中。“只有好的评价体系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才能让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孩子形成合力,实现美育教育理念的落地。”孔新苗说。
“通常,家长看到孩子的作品时,更关注作品的结果,而不是孩子的课堂表现。家长总是会要求孩子画一幅很漂亮的画,这才证明孩子上课上得好。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会上,武志抛出的一个问题,引起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同孩子打交道的时候,家长更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表现上,比如孩子们是否专注,一个孩子领先的表现是否影响到其他孩子。”詹姆斯·哈伍德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认为在美育教学过程中,家长更应该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关注孩子的内心体验和成长。“要从孩子的天性出发,从保护他、鼓励他、助他成长的角度出发,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他成长的发动机。”孔新苗说。
全美艺术教育学会主席托马斯·克纳布则认为美育教师还要找到和家长沟通的方式。据他介绍,在教学实践中,他经常让孩子们把美育教学成果报告带回家,这样,家长不仅能从作品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成果,还可以知道教学内容以及课堂开展的实践。
对此,斯玛特教育集团教研总监郭雅茹表示赞同。“美育不能局限于课堂,还应该采取一些方式跟家长进行更多、更精准的交流。”武志建议,可以引入家长体验的环节,比如在绘画教育中,邀请家长参与创作体验,引导家长用正确的理念欣赏和感受孩子的美术作品,而不是只停留在画得像不像、颜色够不够鲜艳等表面的评价,这样才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更多帮助。(记者 李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