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乐活频道 >> 格调 >> 正文
把诗话桑蚕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8日 09:26:36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分享至:

  原标题:把诗话桑蚕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有着植桑养蚕的悠久历史。由于蚕桑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历来备受关注,文人墨客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与桑蚕有关的诗词佳句。在历史长河中,这些诗词同桑蚕劳作、缫丝织绸、丝绸服饰等融合成了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桑蚕文化。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中就有关于蚕桑的记载:“隰桑有阿,其叶有难。”“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这些都反映了当时植桑养蚕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情景。魏晋时期陶渊明在其田园诗中也有这方面的描写,如《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随着养蚕业的发展,唐宋时期的桑蚕诗词多了起来。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宋代范成大《照田蚕行》中有“今春雨雹茧丝少,秋日雷鸣稻堆小;侬家今夜火最明,的知新岁田蚕好”。陆游《初夏闲居》中有“蚕收户户缫丝白,麦熟村村捣麦香”。这些名章佳句生动描绘出了植桑养蚕的劳动场景和当时蚕桑业的发展情况。提到桑蚕诗,不能不提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美丽的罗敷善于采桑养蚕,在城南边采桑叶,清新动人,充满生活气息。把植桑养蚕与爱情、美人结合在一起的诗词为数不少,如汉代曹植《美女篇》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美女采桑图跃然而出。南北朝乐府《采桑度》的“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写出了春天蚕桑茂盛、少女唱歌采桑的场景。

  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在桑蚕诗中也有较多体现,多是表达相思之情。南北朝民歌《子夜四时歌·田蚕事已毕》:“田蚕事已毕,思妇犹苦身。当暑理絺服,持寄与行人。”农家妇女忙完“田蚕事”,顾不上休息,还要冒着炎热天气,拍打晾晒准备寄给丈夫的葛布衣服,读完诗能真切感受到她心中有劳累、有幽怨,但也有欣慰、有期待。唐代李商隐在《无题》中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物抒情的“春蚕到死,蜡炬成灰”已成为表达爱情的名言。

  养蚕抽丝是个技术活,对时间、空间、温度、湿度等都有一定要求,诗人也将这些记入诗中。“釜下烧桑柴,取茧投釜中。纤纤女儿手,抽丝疾如风。”元代赵孟頫在《题耕织图》中描绘出了取茧抽丝的紧张场景。如何养蚕、喂蚕、摘茧、抽丝?清代杨屾在《大眠图》中说:“守过三眠大起时,全在七日费心机。老蚕正要连连喂,半刻光阴莫教饥。”老蚕夜里也要喂桑叶,不能挨饿。杨屾的《蒸茧图》道出了蒸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茧七日蛾自生,急须蒸馏莫消停。箔摊风干犹久待,月余缲丝利且轻。”清代朱奕曾《蚕妇谣》:“日间防蚕饥,夜间防鼠咬。保蚕如保婴,刻刻难离抱。”这首诗展现了蚕妇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养蚕,既要面面俱到,又要小心翼翼,写出了养蚕不易,要时刻谨慎。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代张俞的这首《蚕妇》也十分出名。其实桑蚕诗中,更多的是此类讽喻怨刺诗,诗人耳闻目睹了蚕农的疾苦,历代诗人多把辛勤的蚕妇作为描写对象,通过诗词反映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例如,五代蒋贻恭《咏蚕》:“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唐代杜荀鹤《蚕妇》:“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明代朱诚泳《蚕妇》:“脂粉无心懒去施,求桑常恐饲蚕迟。绮罗多少红楼女,睡熟纱窗日上时。”蚕农辛劳、蚕税繁重,同情劳作、批判剥削等心境通过这些诗词流露出来。

  天下之虫,埋头吃桑,吐丝作茧,破茧化蝶——这不一般的历程展现了不一般的力量,同时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解读和启示。唐代白居易在《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中说:“虎尾忧危切,鸿毛性命轻。烛蛾谁救活,蚕茧自缠萦。”作茧自缚成为自我束缚、自找麻烦的代名词。宋代陆游在《书叹》中说:“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这首诗道出先默默无闻埋头努力,再一鸣惊人展现自我的人生哲理。(颜廷昆)

责任编辑:邓蕊丹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