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乐活频道 >> 格调 >> 正文
奋斗的青春不荒芜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6日 15:56:33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分享至:

  原标题:奋斗的青春不荒芜

  又到毕业季,校园里弥漫着眷恋也有遗憾,弥漫着快乐更有伤感。网络传播让更多人看到了有水平老师的毕业演讲,在对标中带动了文风的转变,虽然有人对此有异议,但不可否认的是毕业致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然走出校园,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走出校园更需要学习,老师们或隽永深情或潮语激扬的致辞,都是对学子走出学校后不忘初心的谆谆教导。

  其实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网络热词的堆砌,更是对校园文化的管窥。老师们在致辞中提到的网络热词,如同时代的坐标、文化的密码,伴随着学子的求学时光。无论在什么时候,用什么词语,毕业演讲所回应的应该是学生在成长中所遇到或者可能遇到的问题,既讲责任担当,也提情怀理想。学者王国维说:“事无大小,无远近,苟思之得其真,纪之得其实,极其会归,皆有裨于人类之生存福祉。”典礼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或许对一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个没画圆的句号,或许没找到心仪的工作,或许没考上理想的高一级学府,或许某本想看的书还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里静静地蒙尘,可是来不及了,以后人生问题的答案将不再摆在书架上,而是需要自己去寻找,毕竟没有哪本书能解决一切疑问。

  学校是人文教育尤其是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毕竟学子心中的文化情怀是文化强国的根基所在。教是传授知识,育是培养人格。学习知识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提高眼界、境界。老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纽带,老师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才能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有更高的站位、取得更好的效果。如今,很多理工科大学已经看到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拓展视野、关注社会、增强素养方面着力颇多,让学生打量世界的目光更自然。在学校里打下知识体系构建的基础,虽然日渐独立的人格还需要在风雨中完善,但独立的思考、判断能力的养成任重道远。

  毕业后,学子如何不忘初心,追寻真理?在钢筋森林穿梭、奔波的现代人更需要有那么几次放缓脚步,观察生活中的美好;抬头看看天,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奋斗的青春不荒芜,理想的青春不蹉跎。当忘却初心,应该扪心自问:在心里,真的没有见到那个更好的自己吗?清代袁枚写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在广阔的人生舞台上,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惧风雨,听从时代的召唤,尊重内心的真实。脚走不到的地方眼可以看到,眼望不到的地方心可以抵达。生活可以疲惫,梦想不可以懈怠,惟愿心底的真诚能托起脸上的微笑。(党云峰)

责任编辑:邓蕊丹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