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调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乐活频道 >> 格调 >> 正文
中国“观象授时”历史提前近千年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6日 10:22:30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分享至:

  原标题:中国“观象授时”历史提前近千年

  6月20日,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青台遗址天文遗迹专家鉴定研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30多位天文学家、天文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参加会议。与会专家确认,位于河南省荥阳市的青台遗址发掘出的“北斗九星”为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中期的天文遗迹,该发现将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提前了近千年。

  青台遗址是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处大型环壕聚落,考古学家共发现三重环壕,总面积约31万平方米。遗址内还发现了与天文相关的遗迹现象,其中有按照“北斗九星”形状摆放的9个陶罐,“斗柄”向北。此外,遗迹东部发现有黄土圜丘,周边分布有同时期瓮棺以及不同时期的墓葬、臼类遗存及祭祀坑等相关遗迹。

  会议期间,专家们实地考察了青台遗址,听取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作的《郑州仰韶时代中晚期重要考古新发现及天文现象遗存》报告,并围绕青台遗址天文遗迹重要发现进行了认真讨论。

  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的发现,表明青台先民已具备了一定的天文知识,对北斗天体的崇拜也可能形成了一套隆重的祭祀仪式,并利用其观察节气、祈祷丰收等。中国古代文献有“北斗七星”和“北斗九星”的记载,在“北斗七星”的基础上增加两星就形成了“北斗九星”。其中“斗柄”西南的一颗星也可能与黄帝时期“景星出于北斗”的记载有关。青台“北斗九星”祭祀遗迹有明确的考古学文化和地层关系,其发现说明中国古代对“北斗”天象和“斗柄授时”的观测利用非常早,并且相当精确。

  专家表示,距今约4200年的山西省襄汾县陶寺观象台,是近年来中国远古时期天文历法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但青台遗址天文遗迹的发现是中国天文历法研究的又一突破,将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提前了800年至1000年。

  郑州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称,发达的天文学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显著特征,伴随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奇迹。青台遗址天文遗迹的发现对推动我国甚至世界考古天文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郑州地区为中心发现了大量仰韶中晚期的天文学遗存,对于探讨郑州地区在古代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以及嵩山文明中心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记者 张莹莹)

责任编辑:邓蕊丹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