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频道
“长衫”彰显女性独立 传达服饰美
2018-05-02 14:28:19   来源:信息时报
分享至:

1946年“香港小姐竞选”已有长衫环节。1973年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接手主办后,参赛者穿着长衫出场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件长衫面料为纤薄雪纺,给人飘逸之感。图案风格近于速写,先绘后裁;开衩较高,方便展露美腿。朱玲玲女士于1977年穿着这件长衫竞选香港小姐夺冠。

搭配讲究,衫、鞋、手袋成系列出现。
 
 
 

《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览现场。

香港女性长衫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930年代、1940年代,香港“长衫”老照片。

与“旗袍”相比,“长衫”一词更能彰显这类服装的历史来源和背后所蕴含女性独立的信息,有着非常独特的香港文化色彩!

由广东省文化厅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主办,广东省博物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共同承办的《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览,于2018年4月17日~7月17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一展出。本次展览分为“香港女装长衫的历史沿革”、“香港的长衫因缘”、“长衫的缝制”、“长衫潮流下的香港商品广告”四个部分,将展示包括来自香港的精美长衫、长衫制作工具和带有长衫元素宣传品在内的205件套藏品以及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长衫”彰显女性独立的信息

“香港长衫就是我们熟知的旗袍,只是同一种服饰的不同称谓而已。但是,在文化内涵上,长衫和旗袍还是有所不同的。”《百年时尚:香港长衫故事》展览策展人、广东省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段小红如是说。

“旗袍”专指上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流行的传统女性袍服。然而在香港,同类袍服有一个更为普遍的称谓──“长衫”。香港女性穿着长衫的风气肇始于内地服饰文化的改变,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女穿男袍”的现象,以及1929年国民政府确认长衫为礼服的规定。由于这种新式袍服类近广东女性惯穿的“衫”,只是衫身加长了,时人便索性称为“长衫”。

“当今,以旗袍为日常服饰的人并不多,大家对旗袍的印象大多来源于各种大小活动中的礼仪小姐或者影视作品中的旗袍佳人。”段小红介绍,当代旗袍的样式大多从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流行的海派旗袍发展而来:“香港长衫的发展很大程度受到海派旗袍的影响,所以香港长衫的样式、用料都会让大家觉得十分眼熟。但香港长衫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香港长衫名称来源一方面脱胎于内地人们对于男子传统衣着的称呼,虽字音没有变化,但在粤语里逐渐变成对这种女性袍服的称谓;另一方面与本地的‘大襟衫’也有关联。与旗袍相比,长衫一词更能彰显这类服装的历史来源和背后所蕴含女性独立的信息,有着非常独特的香港文化色彩。”

据悉,在香港,并非只说长衫而不说旗袍,而是这两个叫法交替使用。段小红说:“这次的展览用‘长衫’一词,突出的就是长衫的地域文化色彩。我们展现的是香港长衫发展的历程,以及港人与长衫之间相知相惜的情感。”

二十世纪末香港长衫翩然回归

通过展览,记者了解到,香港女性长衫的历史沿革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晚清至1920年代为“萌芽期”,1930、1940年代为“过渡期”,1950、1960年代是“黄金岁月”,1970、1980年代转入“低潮期”,1990年代至今呈现“翩然回归”景况。

香港长衫文化可追溯至晚清女性服装的变革。清代前期明令禁止满族妇女仿效汉族妇女服装的宽衣博袖,但清中叶以后皇权衰落,社会竞尚奢豪,至清末满汉两族的妇女服装皆装饰华丽,并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衣服剪裁亦趋于贴身修长。辛亥革命后,传统女服变得过时,称为“文明新装”的大襟衫裙在上海、广州等地兴起。五四运动后,“女穿男袍”渐成风气,并增添女性化元素。至20年代后期,这些女性化长袍已常见于国内大城市,深受电影明星的爱戴。

30年代末期,上海和广州相继沦陷,两地裁缝南来香港逃避战祸,为香港长衫行业带来自主的契机,此后香港长衫便根据本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步伐而独立发展。50年代、60年代,香港长衫进入黄金时期。此时,香港女性相继投身社会工作,加上教育普及,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开始讲究衣着潮流,而长衫最能表现她们的体态美,进而成为城中女性最端庄的外出服和上班服。此阶段的香港长衫崇尚简约,同时采用西式立体剪裁,使女性身体曲线更突出。

60年代中期后,香港成衣制造业蓬勃,西式成衣五花八门,加之1967年暴动后大批长衫老主顾移民海外,令香港长衫行业陷入低潮。经过20多年的韬光养晦,香港长衫在二十世纪末翩然回归,展现出独特的内涵和生命力。踏入二十一世纪,长衫更有不少崭新演绎。设计师在长衫的面料和配饰上加入更多时尚元素,使长衫增添国际都会的气息。

“长衫因缘”展示传达“三美”

“服饰美、女性美、生活美,才是展览最想传达的。”策展人段小红特意在展览中加入“名人长衫因缘”故事,以求更好地传达、展现此“三美”展览主题思想。“为了让观众更好品味这‘三美’,这次展览的展品、配图、影音资料都是深思熟虑和精心挑选,值得细细品味。例如,展览海报,背景使用了50年代香港街景的老照片。从中,可以看到许多那个年代特有的印记,如商铺招牌、叮叮车、粤剧海报等等。”段小红如此介绍。

此外,需要特别介绍的是,香港是华人社会惟一仍以“长衫”作为中学校服的地方,长衫校服见证女子教育的茁壮成长。

据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香港并没有严格规定的校服。初时女生穿着大襟衫裙上课,其后逐渐被简便的长衫取代,成为不明文的校服。这时期的女性教师都穿着长衫,学校亦会规定学生长衫校服的颜色,但不会指定款式细节以至裁缝店,家长可自行为女儿买布造衫。

战后,香港开始规定校服款式,包括女生长衫校服。70年代以后,穿着长衫的香港女性大幅减少,然而长衫校服仍被十多间中学沿用至今。女子教育的理念之一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淑女,女生们穿上素净的长衫校服,可时刻提醒自己要行为端正,注重仪表。

采写 摄影/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