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频道
云南旅游,“蝶变”不止一点点
2018-04-04 11:39:23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游客云集的和顺 孟志刚 摄

大理三月好风光 张永强 摄

西双版纳美景

 
  记者 韩怡

蝴蝶“蝶变”的过程震撼而令人感动,“蝶变”后的绚烂光芒夺目而令人艳羡。在今年全国两会云南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云南旅游产业“刮骨疗毒”“阵痛蝶变”一年的成绩备受瞩目。

时隔一年,历经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及产业标准化完善制订的“洗礼”后,云南省省长阮成发用“数字”展示了云南旅游的“变化”:一年来共查处173家旅行社、占全省总量的1/5,吊销36家旅行社经营许可证,是2016年的12倍,吊销经营许可证旅行社的法人和实际控制人实行终身行业禁入;公布69家旅行社193条不良经营行为记录,对问题严重的7家旅行社重点监管并向社会公示;查处93家A级景区,取消2家4A、6家3A级景区资质;查处134名导游、吊销10名导游资质。去年4月15日“22条”实施以来,云南各级各部门共查处涉旅案件1675件,罚款2150.64万元,其中各级旅游部门共查处涉旅案件462起,行政处罚金额851.66万元。

以“壮士断腕”之决心全力整治的云南旅游,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了云南旅游有效投诉同比下降76.8%,2017年云南接待海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实现增长32%、47%的“量降质升”。2018年春节假日期间,云南省更是以接待游客2881.51万人次,旅游收入192.93亿元的双增长,向世人展示了云南旅游“阵痛”后的“蝶变”风采。

市场之变:接轨互联网,“一机”智慧游

依托2017年4月15日正式施行的《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一度饱受诟病的“不合理低价游”正在逐步退出市场。铁腕整治倒逼旅游行业走出低价恶性竞争的阵痛,胜负早已被越发完善的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联动机制所带来的“音叉效应”定格:量降质升。

记者梳理云南旅游过去一年的“刮骨疗毒”历程时发现,“量降质升”的成绩单,不仅是云南旅游市场整治的直观数据表达,潜藏着的更是云南旅游产业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的产业升级“倒逼”路径。云南旅游努力多年的“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一年实现“阵痛”“蝶变”,从景点旅游模式的“旅游初级阶段”,慢慢步入旅游从业人员共享成果,以“旅游+”牵头,带动整个区域社会和经济效益发展的“全域旅游”时代。

广州爱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负责人明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单一景点的边界正逐渐被“全域旅游”的理念打破,旅游正朝着广度、深度、自由度、体验度等多维度发展。“靠传统旅游吃饭的企业,面对的不是失去竞争力的问题,而是如何通过适应新的环境来重新占领市场。”正如明华所言,伴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云南旅游曾经以资源、渠道、信息不对称等而衍生出的“以购养游”获利模式,需要依托大数据,接轨互联网,对产业链进行再梳理。

以“云南只有一个景区,这个景区叫云南”理念打造的云南“全域旅游”互联网平台——“一部手机游云南”,整合了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小程序、腾讯云、微信支付、人脸识别、AI、智慧零售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与能力,被业界誉为是“云南旅游全面跨入智慧时代”的代表。

始终关注云南旅游市场整治的资深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重整旅游资源、重构诚信体系、重构投诉处理机制的“拆零重构”,重建的是“全域旅游”时代,云南旅游产业顺应全球旅游市场需求的新格局。正如很多早已牵手互联网的产业那般,需利用终端销售服务思维改变经营模式的云南旅游,市场格局也将在“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全面施行进程中,完成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

体验之变:满意度上升,投诉率下降

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云南旅游市场秩序整治联动机制带来的“音叉效应”,亦不是朝夕间一蹴而就的。

早在“十三五”开局之年,首批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丽江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保山市腾冲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就率先展开了全域旅游的先行先试。历经2017年云南旅游市场整治之后,不仅先行示范区迎来了“满意度上升、投诉率下降”的喜势,云南全省旅游市场均呈现出散客旅游市场增长迅速、人均消费增长明显的良好发展态势。数据显示:从去年4月到今年2月,云南旅游有效投诉同比下降76.8%,2017年云南接待海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32%、47%。2018年春节假日期间,云南省共接待游客288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2.93亿元……

记者从携程网的在线销售数据也看到:“入滇游”产品的在线预订人数亦呈现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增长率达70%,占比约9成以上的游客,选择以“自由行”的方式深度领略云南的魅力。

用曾经铸就云南旅游全国领头羊地位的团队游数量,换取全域旅游时代“入滇”游客多元化“质变”的含金量,可谓是云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凤凰涅槃”。看得出来,占比约9成以上的散客,在用实际需求引导着云南旅游业者自觉迭代旅游产品,从低端供给向中高端供给转型。

选择之变:货比三家 注重旅游品质

记者对比2018年初与2016年末的云南旅游市场抽样调查报告后发现,曾经“口袋卖猫”的云南导游不导“游”、却导“购”现象,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普及正日渐销声匿迹。相应的,消费日趋理性的游客,出游前都做足“功课”,注重旅游体验和获得感的市场需求变化,促使云南旅游产业链各端的从业者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以记者走访的“丽江、大理火车双卧五日纯玩游”旅游产品为例,5天的跟团游行程中,导游虽在导游词中略有介绍云南特产,但“变身导购”“未告知游客就进店购物”“不买够就恶语相向”的情况并未出现。记者走访了“滇西三城3天2晚纯玩品质游”“香格里拉石卡雪山品质二日游”“西双版纳万达水乐园普森大佛四日游”产品后反馈:导游明目张胆导购的情况已收敛,餐厅变身拍卖场的情况已改善,酒店和旅游车辆均按合同要求委派,团队餐菜品及质量大幅提升。记者走访的云南游产品中,均未出现导游“恶语相向、逼迫游客购物”的现象。

越来越精明的消费者,不仅参团时“算盘”拨得响,合同看得明晰,越来越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道理的他们,也从追求到此一游的观光时代,走向追求质价对等的体验时代。走访过程中,同行的5名山西客人出行前,不仅在线上“货比三家”,更在自助游览完昆明的主要景点后,在昆明的多家旅行社展开了“线下对比”,最终选择价格和行程相对合理的跟团游产品。山西游客小李告诉记者:“虽然在旅行社门店报名参团时,销售人员特别提醒我们跟团游的行程比较辛苦。但作为第一次来云南旅游的人,先像翻书本目录一样跟团游了解云南的基本情况,再根据喜好选择几个地方住一两天,这样松紧结合的旅游方式既经济又舒心。”

相比山西游客小李,来自上海的游客夏女士选择的云南游行程,更能凸显当下入滇游客追求旅游品质体验的市场趋势。夏女士告诉记者:“我在上海报名参加的云南16日游虽然贵点,但是值得,不仅把云南的代表景点都玩了一圈,行程还轻松合理。”记者看到,夏女士参加的云南16日游行程中,涵盖了罗平的油菜花、楚雄的元谋土林、大理的苍山洱海、丽江的玉龙雪山、红河的元阳梯田、建水的米轨火车、蒙自的碧色寨、文山的普者黑和坝美,行程安排可谓是云南团队游产品中景点最齐全的。夏女士说:“便宜买不来好的旅游体验,还不如明码标价来得实际。”

消费升级的客观需求,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面对全域旅游时代旅游消费结构升级的市场新要求,云南旅游在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产品供给、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旅游数字化建设等方面,都在顺应时代发生着改变。

云南旅游“刮骨疗毒”这一年,“蝶变”不止一点点。相信,随着智慧旅游时代的到来,云南期盼的“让游客旅游自由自在,让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会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