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频道
百味蜜饯 百变人生
2018-03-30 10:10:10   来源:云南网
分享至:

 

 

记者 木晓雯 摄影报道

退休后的生活要怎么过?是在家带孙子、跳广场舞、旅游,还是回老家养老?今年76岁的丽江老人张秀先,展示出了后半生的另一种可能性。

关注丽江传统蜜饯的人都熟悉张秀先,年轻的时候3个人两口锅起家创立丽江知名的糕点厂,退休后开始做起了丽江传统蜜饯,凭着一股韧劲将蜜饯做出了上百种。如今76岁的她智能手机玩得麻溜,看剧、玩微信,哪样流行学哪样,可算是真正的潮老人。

那抹丽江甜的记忆

丽江古城百岁坊普贤寺旁,一个纳西四合院,一口置放在火炉上的大锅,两位纳西老人不紧不慢地搅动着棍子,那扇院子的门就如一面镜框,些许绿叶、些许阳光,特有的蜜制果香味随风穿过房门,飘出院子。

张秀先是许多丽江人记忆中“百岁坊卖蜜饯的奶奶”,这项关于果蔬的甜蜜事业,本该享受退休生活的她,做起来得心应手。

上世纪90年代末退休后,闲不住的张秀先开始钻研起纳西传统蜜饯,经过上百次制作、调配,用了上千斤水果, 终于制作出了记忆中的味道。

经过不断创新,如今,蜜饯奶奶的蜜饯品种已达百余种,能满足你对蜜饯的一切想象,颠覆你对蔬菜的认识。

做辣椒蜜饯,张秀先是第一人。张秀先研制出的蜜饯除了纳西传统人家用的水果外,多了蔬菜的影子,辣椒、茄子、蚕豆、生姜、莲藕、胡萝卜、冬瓜等都被她搬上了蜜饯席,她说,水果和蔬菜做的蜜饯各有各的味道,爱上辣椒蜜饯的人,吃了就忘不了那味。

“传统的蜜饯种类少且颜色暗,我就想着法子提亮颜色,丰富品种,经过几百回重复制作,终于开起了百岁坊的小铺子,我和老头一起做,刚开始只卖五六个品种,做了12年后,品种达30多种,现在能做成蜜饯的果蔬,不下百种。”蜜饯,可以说是张秀先的副业,与上世纪70年代起3个人两口锅的创业史相比,不值一提,可就是那么一个退休后的副业,老人凭着一股韧劲将蜜饯深深地烙进了丽江人的乡愁里。

晚八点后的敲门声

随着品种增多,口碑好到爆棚,除了本地人喜爱,百岁坊的传统蜜饯店也成了不少游客的必到地,曾经生意一度好到买蜜饯要排队,晚上还得挂出“亲爱的顾客,晚上八点后不要敲门,我们需要休息”的牌子,可即便这样,也仍有游客敲响了小店晚上八点后的门。“游客在门外说,明天一早的飞机,今晚上买不到就没有机会了,爷爷奶奶你们就卖点给我们吧。想想人家也是因为喜欢所以才来,我们老两口也就只有开门了。”

张秀先记忆中,曾有位女客人,在店里询问了不少时间后,买了不少传统的水果蜜饯和一点辣椒蜜饯,结果第二天,这位女士返回店里一下买了十多斤辣椒蜜饯,说味道很好、很特别,多买些回去送人。

张秀先说,百岁坊的蜜饯铺子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卖了8000多元,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11点,长达15个小时左右。很多事贵在坚持,在糕点厂当厂长20余年,退休时积蓄不到10万元,而退休之后的12年时间里, 靠着做蜜饯挣了100多万。

不停歇的甜蜜事业

从联合厂到糕点厂,再到后来的百岁坊纳西传统蜜饯,张秀先无论在什么地方,凭着“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好” 的劲头,把手里的事情做到了极致。

1972年,她担任当时的先锋街道联合厂厂长期间,将联合厂搞得红红火火的。

1979年,看到红饼、米花糖等在丽江的市场好,张秀先开始了3人两口锅的创业。带着厂里的两名女工,在如今的古城北门坡的一间平房里,打了两个土灶,支起了两口锅,没有炊具就从家里搬,开始尝试着丽江传统米花糖的制作。

味道和口感是每道美食成功的秘诀,张秀先不仅仅做出了米花糖,还把米花糖做成了丽江第一。“为了把米花糖做好,当时请了丽江城里做米 花糖的能人华二娘教我们,生产的米花糖在春节前被抢购一空。”张秀先回忆,一炮打响后,更加确定了把米花糖红饼做下去的信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先锋糕点厂已经成为丽江的明星企业、纳税大户,其生产规模、职工人数都在当时丽江城内的同行业中领先。上世纪90年代末退休后,张秀先琢磨起了蜜饯。

如今的张秀先已经很少亲手做蜜饯,不过她还得操心厂子里蜜饯这摊子事,除了考究的制作方法外,给员工培训,从果子上把关,再到出品时的质量,蜜饯达人张秀先的甜蜜事业一直在继续。

看剧玩微信的潮人

“现在有点无聊,要不我们来跳一段广场舞。”闲聊之余,蜜饯奶奶说到。刚想问她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或视频,还没问出口,蜜饯奶奶已经拿出手机。解锁、打开优酷、我的、缓存,整个操作不比20多岁的小年轻差。记者刚从各种惊讶中回过神来,蜜饯奶奶已经跟随视频跳起来了,熟练的动作不亚于五六十岁的广场舞老人。

蜜饯奶奶还在别人惊讶的表情下,在购物时使用微信支付。“我使用微信支付,就有人惊讶地问我,这么老了为什么还会使用微信,当时我的回答是,年轻人会的我也要会。”蜜饯奶奶说,老头子本来在家里是看报纸,在我的影响下,现在也会用智能手机了,全家都变成了低头族 ,“小年轻会的,我也要会。投资理财、微信、手机银行、广场舞、健身操,学无止境,只要我愿意学,我就不会很差。”

蜜饯奶奶很“折腾”,可就这折腾劲,让众人看到了晚年生活的又一种可能性。

责任编辑: 字月璐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